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用网络思维武装自己 万科在焦虑中做大做强

发表于2014-03-07

日前,一篇名为《焦虑的万科》的文章在网上流传,让地产从业者慢慢咀嚼。这就是行业老大,一举一动都被放大为行业事件。

和阿里巴巴、小米等互联网时代的英雄企业交流,和海尔等传统产业企业交流,90后的马佳佳,还到万科的总部做“90后不买房”的演讲。在即将迎来2000亿的时候,万科为何这么焦虑?

焦虑的不只是万科。    当房地产这个行业每年做到8万亿的规模,当全国出现七家销售额过千亿的企业,当成都市场前十的企业销售接近600亿,占据近1/3市场份额之时,每一个领袖企业都能体会到“高处不胜寒”的压力。不断学习成为化解焦虑的唯一办法,最近,龙湖老板吴亚军给员工推荐了一本《决胜移动终端》的书。

焦虑和对现状的不满足,是大量优秀企业脱颖而出的原因,房地产业也不例外。从事传统产业的地产商并非食古不化,万科不会躺在行业第一的宝座上睡懒觉,绿地也不会只满足于做到行业第二。和互联网企业的交流,和90后的交流,和做实体的同行交流,都是万科在为下一步的企业发展做思考。万科在思考,万科的同行也没有闲着,思考成熟之后就有行动,行业发展格局或许就将改变,不管是入股银行,还是用“互联网思维”来武装自己。

“房地产行业目前平均利润率只有10%左右,已大不如前。但即便如此仍比很多行业要好,未来开发商应在城镇化、养老地产、旅游地产、产业地产等新领域去寻找新机会”。对于行业发展,一位成都企业老总曾如此分析。

寻找下一个新的机会,而不只是在简单的“拿地-开发-卖房”往复循环中实现规模累加,是房企的焦虑。经过十多年高强度竞争,如今能留在这个行业,并能在未来十年继续生存的企业越来越少。去年成都销售前十的企业占据了1/3的市场份额,几年后超过六成不是新闻。今年奥斯卡奖刚刚出炉,风靡全球的《地心引力》全片只有两个演员。

开发商眼下的主流思路是:在房地产开发的传统产业链条上,整合其他产业的要素,对整个房地产行业的DNA结构进行重组。以后房地产开发不再是单纯的为老百姓修房子,更要为老年人的退休生活、小孩的提供场所和服务,在我们日常生活每个环节,开发商都可能参与其中。

万科的思考早就落到行动上,我有个朋友住在华阳海悦汇城,现在如果他下班后回家,可以花不到20元钱在万科的第五食堂吃上一顿性价比很高的晚餐,而不是自己再去买菜做饭。但万科的目标,绝对不只是做个食堂这么简单。

把服务做到这个份上,万科不当第一谁当第一?

上一页|1|
/1页